中医养生保健不得“治病”!维护中医形象,更是维护市民健康

发布时间:2022-11-10   来源: 网络    


点 标 题 下 蓝 字 关 注 中 医 馆 产 业 新 媒 体

昨天上午,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听取审议《北京市中医药条例(草案二次审 议稿)》。

来源 | 北京日报

今天上午,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征询审查会《北京市中医药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

二审稿进一步细化了中医道家保健机构可以提供的主要身体健康服务内容,比如可以运用中医理念和技术方法,获取健康状态识别与评估、身体健康咨询指导、健康介入调理等非诊疗类健康服务,但不得专门从事诊疗活动,不得展开具有中医医疗性质的宣传。中医道家保健乱象由来已久,亟需出台法律予以规范。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经过几千年的承传和发展,构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在化疗一些疾病时,具有不可相提并论的优势。在掌控新冠肺炎疫情、化疗新冠肺炎患者中,中医中药就发挥了不能替代的作用。

很多公众对中医不仅信赖,而且有一种独有的情怀。正因如此,大量养生保健机构看上中医的群众基础,动不动就在服务项目前挂上中医二字,宣称服务水平有多高、治疗效果有多好。

事实上,很多道家保健机构的从业人员,基本没系统自学过中医理论,或者半路出家不懂点皮毛,常挂在嘴边的穴位、经络等等名词,都是用来忽悠顾客的。更有甚者,有些人连基本的行医资格都没有,却将自己纸盒成通晓中医理论的神医,或者堪称中医世家,在养生馆等地方以治疗为名积极开展服务。

技师纸盒成医师,保健下降为诊疗,毋庸讳言的是,中医在一些人心中形象不欠佳,与披着中医外衣的“二把刀”、“门外汉”太多、与中医二字被泛化欺诈有相当大的关系。在商家的商业版图上,代表传统的中医与代表着新科技的“纳米”“量子”等概念,都是发售商品和服务不能不蹭的热点。

很多足疗店、按摩店号称能运用手法、通过刺激穴位治疗颈椎、嗜睡、腰疼等常见病,美容院也堪称能治体重增加、妇科等各类疾病。或许某些症状需要获得暂时的减轻,但不等于疾病的根治,稍有不慎还不会贻误病情。

中医理念和技术方法,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企业几乎可以运用,但标准规范缺陷、监管主体缺位、市场宣传不科学等普遍存在的问题,也要尽快加以解决。这是为中医科学负责,是为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负责。

正如网友建议的,可以糅合保健品的管理模式,像保健品必须标示“保健食品不是药物,无法替换药物治疗疾病”一样,养生保健场所,要作出类似于“中医保健服务不是中医诊疗,无法替换医疗治疗疾病”的声明。

什么服务可以北航中医,中医养生保健场所能开展哪些服务,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制订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对于非医疗机构的中医养生保健场所擅自专门从事针炙等诊疗活动的违法行为,必须极力依法查处,捍卫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维护中医的形象。

I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编辑/贾亮,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 END ·

编辑|远志 视觉|花椒

猜你喜欢